摘要:为提高机电设备维护水平应使维护工作基本做到三化,即规范化、工艺化、制度化。六、提高机电设备维护水平的措施为提高机电设备维护水平应使维护工作基本做到三化,即规范化、工艺化、制度化。工艺化就是根据不同机电设备制订各项维护工艺规程,按规程进行维护。
课前要做的四件事; 上课时要注意的五件事; 课后要做的四件事。 2、每周外观保养; 控制传输; 液压润滑; 电子系统。 (2)一级维修:一级维修主要由操作人员在维修人员的协助下,按计划对机电设备进行部分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部位,疏通油路和管道,并更换或清洁油管、毛毡和过滤器。 注油器,调整机电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机电设备各部位。 一级维护需要4-8小时。 一级维修完成后应做好记录,并注明未清除的缺陷。 车间技工将组织验收。 首保范围应覆盖企业在用的所有机电设备,对关键机电设备应严格执行。 首保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机电设备的磨损,消除隐患,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机电设备下次首保期内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3)二次维修二次维修主要由维修工完成,操作工参与。 二次维修纳入机电设备维修计划。 涉及机电设备的局部拆卸、检查和修理,磨损件的更换或修理,电气部件的清洗、换油、检查和修理,使机电设备的技术状况完全符合所要求的机电设备完整性标准。 要求。 二次维护所需时间约为7天。 二保完成后,维修人员应详细填写维修记录,车间机修工和操作工均予以受理。 验收单报机电设备动力部备案。 二保的主要目的是使机电设备达到完好标准,提高和巩固机电设备完好率,延长大修周期。 三、精密、大型、稀有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要求(一)四:固定岗位、固定用户; 固定维修人员; 固定的操作程序; 固定备件。
(2)精密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安装; 对环境有特殊要求(恒温、恒湿、防震、防尘)的机电设备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机电设备的精度和性能:机电设备在日常维护过程中,不允许拆卸零部件,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停止,不得带病作业。 必须严格遵守机电设备说明书规定的切割规范,零件精加工后才允许直接使用。 加工余量应尽可能小。 加工铸件时,粗糙表面应预先喷砂或涂漆; 非工作时间应安装防护罩,长时间停车时应定期擦拭、润滑、干运转; 配件和专用工具应放置在专用柜内,保持清洁。 为防止划伤,不允许出借。 四、电力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要求 (一)操作人员必须事先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 (二)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和操作记录; (3)作业人员在值班期间应随时进行巡逻检查,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场所; (4)作业过程中遇到异常情况,值班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 (5)保证各种指示仪表和安全装置灵敏准确并定期校验。 备用机电设备必须齐全、可靠; (六)电力机电设备不得带病运行,出现故障必须及时排除; (七)必须定期进行预防性检测和季节性检查; (八)定期对值班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保卫制度。 5、机电设备区域维修机电设备区域维修也称为维修合同机制。
维修工负责一定生产区域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生产操作人员配合进行日常维护、巡检、定期保养、计划维修和故障排除等工作,并负责完成完好率管理区域内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故障停机率等考核指标。 区域维修责任制是加强机电设备维修服务生产、调动维修工人积极性、使生产工人主动关心机电设备维修的良好形式。 机电设备专业维修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区域维修组。 区域维修队全面负责生产区域机电设备的维护和抢修。 区域维修组作为机电设备维修的一种组织形式,优点是在完成紧急抢修时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机电设备维修的停机时间,并且值班钳工可以完成各种预防性任务当没有人打电话的时候。 并参与计划的维修。 机电设备维修区域的划分应考虑生产机电设备分布、机电设备状况、技术复杂程度、生产需要、维修钳工技术水平等因素。 车间内的机电设备可以根据以上因素划分为几个区域,也可以根据机电设备的类型划分区域维修组。 流水生产线的机电设备应按线路划分检修区域。 六、提高机电设备维修水平的措施 提高机电设备维修水平,维修工作基本应从标准化、工艺化、制度化三个方面落实。 标准化就是统一维护内容。 哪些部位需要清理,哪些部位需要调整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哪些装置需要检查,要根据各企业的情况,按照客观规则统一考虑和规定。
处理是指根据不同的机电设备制定各种维护工艺程序,并按程序进行维护。 制度化就是根据不同机电设备的不同工况,规定不同的维护周期和维护次数,并严格执行。 定期维修工作必须制定工时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并按定额考核。 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应当结合企业生产和经济承包责任制进行考核。 同时机电设备维修保养,企业还要发动群众结合专班开展机电设备检修工作,开展自检和互检,开展机电设备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