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1月,知名打假人王海发布了一篇关于数据库厂商易鲸捷“假招标、假国产”的文章,直指易鲸捷与贵阳银行之间的国产核心数据库投招标交易不规范,并称易鲸捷的国产数据库实际上是“盗窃”。深陷“采购假数据库”风波的同时,业绩表现不理想是贵阳银行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贵阳银行在2020年耗资4.27亿元,通过特定途径购置了贵州易鲸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国产数据库应用系统方案。然而,自2022年11月起贵阳商专在哪,王海对涉事项目中的国产核心数据库招投标程序提出异议。他指称这一过程存在虚假招标及伪造国产产品的不当行为,并直言易鲸捷所提供的国产数据库系盗用之物。此举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度剖析贵阳银行与易鲸捷数据库间的争议。
贵阳银行与易鲸捷之间的纠纷
近日,据报道,易鲸捷与贵阳银行的业务困境引发公众热议。指责声浪中,易鲸捷坚决否认涉及产品品牌数据库的"抄袭"行为。然而,此事已导致贵阳银行声誉受损,合作关系不稳定,同时使相关采购流程及合规性的质疑愈发强烈。
近日,据贵阳银行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张正海公布,其全新的核心业务系统已顺利完成开发及检测,即将启动上线。然而,围绕选择使用易鲸捷数据的关键问题,该行未有明晰表态,由此引发公众对该项目具体情况的关注和揣测。
业绩下滑与内部管理问题
除了因采购假冒数据库引发的信誉损害外,贵阳银行还面临着运营成果与内部管控等方面的重重难题。据最新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该行前九个月的营收较去年同期下滑了5.1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亦同比减少了2.93%,成为仅有的两家长势不佳的上市城商行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存量资产利率下调及新增贷款利率降低导致信贷资产收益缩水;同时,资本市场动荡对理财业务收入产生了负面效应。
然而,贵行为改善自身资产质量遇到了困境,不良贷款余额及比率攀升明显。截止到2023年9月底,不良贷款总量已达人民币51.5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4.44%,不良贷款比率也随之升至1.62%,尤其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表现突出。这一数据表明,贵行在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
高管离职与股权稳定性风险
关于离职与股权稳定的风险议题同样备受瞩目。年内,多起高层管理人员的离职引发关注,包括罗艺董事因职位调整而离开,及四位独立董事同时辞职等情况。这些变化可能对企业战略规划和内部管控产生潜在的影响。
据近期披露的信息,公司大股东已对半数股份进行了质押,此外还有诸多其他股东也出现同样现象。此举无疑对企业运营构成潜在风险,且对公司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合规经营与市场表现
兼顾企业运营及市场表现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公司因多次违规交易遭受处罚贵阳商专在哪,内部控制和监管效能堪忧。在股东利益层面,股价整体走低,从2017年初至今,上涨乏力。目前,公司市值已较上市之初下降超三分之二,不足200亿元,显示投资者对公司前景信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