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企业入驻校园,提供千余生产实习岗位

正工机电 次浏览

摘要:河南机电学校校长张震说:“学校出土地,企业建工厂,学生不出校门就可顶岗当工人。能不能利用学校的土地引厂入校?在河南机电学校与河南龙翔电气公司的合作协议中规定:学校引进企业入校建设输配电开关设备生产基地,该基地同时也是学校产学研示范基地和学生生产性实训基地。

近日,河南龙翔电气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投资建设的五座新工厂在郑州市新郑龙湖开发区河南机电学校新校区竣工,部分车间正在进行机械设备安装。 河南机电学校校长张震表示:“学校提供土地,企业建厂,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当工人。这是我们在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方面迈出的大胆一步。”工作和学习。”

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是当今职业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记者采访一些职业学校时,经常听到校长表示,学生外出实习时,企业积极性不高,很难找到实习单位。 学校在劳动报酬等方面也处于劣势。 另外,学生外出、老师到实习基地指导时,还要支付交通费、食宿费。 如果在校园内建设实习基地,不仅投资较大,而且难以达到实际生产状态,工学结合效果较差。

可以用学校的土地把工厂搬进学校吗? 河南机电学校三年前建设新校区时就考虑到了这些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筹划,学校引进了河南龙翔电气有限公司、郑州黄河机电设备厂、郑州协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郑州双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有限公司,在学校建厂。 学校专门规划划拨100亩土地,为工厂提供水、电、道路和通讯设施。

现场可见,学校修建的水泥路已通向工厂,即将竣工。 学校和企业都抓住春天的有利时机,在厂区周围种草种树。 河南机电学校与河南龙翔电气公司的合作协议规定,学校将引进企业入驻学校建设输配电开关设备生产基地。 该基地也是学校产学研示范基地和学生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免费提供建设用地。 工厂建成后,将使用30年。 之后,厂房将无偿移交学校。 生产基地为学生提供300个工学结合岗位,学校为企业提供100至150人的办公室、多媒体实训室、住宿等服务设施,以及技术咨询、项目研发等。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四家引进企业厂房及设备建设总投资达4000万元以上。 预计投产后,将为学生提供约1000个实习岗位,企业年产值将超过7000万元。 张震介绍,学校在向学校引进工厂时,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实力、类型等因素,基本实现了企业与学校专业的高度关联。 比如,四家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与学校机电电子专业密切相关,有利于学校提出的“专业产业化”,有利于学生上课、实训和实习。

张震算了一下,把工厂引入学校,不仅可以为学校节省40至5000万元的实训基地投资河南机电学校校长,还能为数千名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通过实习领取工资,部分学生可以留在企业工作。 教师可以就近指导学生,也可以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零距离”衔接。

企业家们也一拍即合,积极响应学校办厂的想法。 河南龙翔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端忠也算了一笔账:在学校设厂,一来可以节省生产经营成本,二来可以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企业。 学生实习通过后可快速上岗,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又节省了员工培训成本和时间。 在校外建工厂时河南机电学校校长,需要建设食堂、宿舍等后勤设施,但这里都是学校提供的。

郑州协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斌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曾任郑州日产汽车公司生产管理办公室主任。 这位经验丰富的企业家表示,学校工厂的建设不仅扩大了工厂面积,获得了优质稳定的劳动力资源,而且使学校的人才优势得以实现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

“大胆尝试,将工厂引入学校,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目前,学校与企业正在制定更具体的合作细则。上半年新工厂投产后,今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这种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好处将会逐步显现出来。” 张震信心满满的说道。

创新是校企合作的关键

河南省职业教育专家咨询组首席顾问崔木月:

河南机电学校大胆更新理念,尝试“工厂进校”方式,开创了校企合作新方式。

学校的做法至少可以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创新是校企合作的关键。 只有在理念、合作形式、合作内容上大胆改革创新,才能走出校企合作的困境。 二是校企合作注重共赢。 在合作中,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既要考虑学校教学实习的需要,又要考虑到企业的利益。 只有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合作才能长久。 三是校企合作注重实效。 要通过校企合作发挥行业企业优势,转变办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增强创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随机内容